close

      2008年公司打算興建日式建築,老闆大人很豪邁的招待員工遊日本。加上凱莉已經買好了堂本剛演唱會的門票,所以短短的二週行程從東京一路玩到了大阪。不想當時的心情及感受被時間沖淡,回程時寫下了凱莉的日本冒險遊記。

我,一個對建築可以說是外行的人,應該用什麼心情從什麼角度去品味、體會建築,我無法站在建築人的觀點去體會。而這次的行程,卻是要我們以參訪的心態去看看、了解日本的建築及日式庭園,但行程中仍穿插許多觀光景點,在心態上仍抱有旅遊的想法吧!

回到台灣後,對於在日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還存在腦海中,有感動、有體會,有許多複雜且矛盾的情緒,此時中國文化5000年,有著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及詞彙,但真要將腦海中的情景及心情以文字敘述,對我而言有些困難。這時才知道我所認識的詞彙還太少。

但,這絶不是份心得報告,而是記載了我初次到日本的心情手札。記憶會消退,也許若干年後再重遊舊地或再讀這手札,會因為心境、歷練不同,看法也有所不同,只希望保留當初的感動及體會。

 

日本一個令許多人所嚮往的國度,如今我帶著滿滿的期待搭上往日本的飛機,真的要出發了。當飛機降落在東京成田機場時,已經是晚上。啊!一走出機場大門感覺有些冷意,但冷風吹來卻不是台灣那般濕熱的空氣,而是一股乾乾爽爽的風呢!第一夜住宿距離機場很近的成田MARROAD飯店,位置是在千葉縣。整天又是搭車又是搭機,大夥都累了,但是心情仍然是很興奮的,日本!日本!現在真的是在日本了。

 

橫濱,是海港地區,山下公園是一條順著港邊的公園,而入口停車場就是利用清水模施作的建築物,日本愛用清水模已經有了一個見證,嗯!公園入口是利用四個亮橘色貸櫃堆砌的菱形入口,代表著這裡是港口嗎?雖無法體會用意,但是亮橘色的貨櫃堆砌在灰色的地板上,搶眼的色彩很難讓人無法乎略。

公園內正好在展覽庭園花卉設計展覽,規劃了大約二十多個小區塊,每個區塊設計的風格都不一樣,卻都令人佇足欣賞。走著看到了一個圓形的休息廣場,一大群的鴿子停在那兒,旁邊有個大叔正在餵著土司,在我看來是很愜意,就不知大叔的心情是如何了。

離開公園走到了橫濱就著名的景點“中華街”(據說是世界最大的唐人街),也許是日本第一大港的因素,有各國貨船出入吧,走在街上,雖然是唐人街,但卻有股濃厚之異國風情飄揚在空氣中,難怪東京人很愛在假日到這裡走走。

在離開橫濱前,經過了“紅倉庫”,紅倉庫是紅磚砌成,現在已不做倉庫使用,舊外觀維持,但內部現在改建後,分為一館跟二館,一館是音樂廳之類的藝術場地而二館為美食及購物天堂,司機很好心的在這停留,讓我們可以拍照,從紅倉庫看往對面可以看到橫濱的帆船飯店跟摩天輪。其實在新橫濱王子飯店時,本來晚上很想溜去的,因為正好有活動,聽說夜間有燈光設計的活動呢!不過實在太累了而放棄,殘念啊! 

東 京 

東京,日本首都也是日本第一大城。當時遊覽車就停在代代木公園旁,我們一群人從原宿駅步行到表參道之丘,在表參道之丘兩側滿滿的精品店、百貨等等,在表參道之丘馬路對面的每家建築外觀都十分不同,有很強烈的設計感存在,似乎是想在這一條精品街中脫穎而出似的。到達表參道時是上午時間,多店舖仍未營業,無法進入內部參觀,也未見到街頭人潮擁擠的盛況。就建築本身,很清楚是安藤大師的風格,清水混凝土、玻璃、鋼材,以最簡單的素材去強調空間的表現手法。時間上的考量,造成必須走的很倉促,沒有辦法進到裡面的巷弄,了解在安藤大師的設計中如何連接這個新地標與舊住宅。

表參道.jpg  

  順著原宿駅另一頭,進入了一個與表參道之丘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明治神宮”,在明治神宮的參道,腳下踏著碎石步道,頭頂濃郁樹蔭,那種沈靜穩重的時空,令人心情不由的平靜下來,這裡是東京都裡三個綠地之一,神宮內有人抱著剛出生的小寶寶來期求平安,有人正舉行結婚儀式,都是在這裡進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呢!(傳統的日式結婚儀式是在神社舉行的,而且在日本大多是以週六、週日休假日舉行,參訪明治神宮那天就有四對新人呢!)

 明治神宮2.jpg 明治神宮3.jpg  

淺草觀音寺,是來東京必定參拜的地點,入口處高高掛著雷門的巨大燈籠,色彩繽紛的與日本其他寺廟不同,進入後,走在長長的仲見世街上擠滿了人,有觀光客有日本人,兩側許許多多的小飾店,亦也擠滿了選購的人群。再次因為時間因素,參拜完後就前往下一個地點了。

  位在六本木都市更新的東京中城(Tokyo Midtown),是東京的新地標,由數棟建築集合而成,是內部裡的百貨及精品名店,每家店內的裝飾都十分獨特,在這些建築裡面可以見到日本人的創意及設計,而對面2007年完工的「21_21設計館」,於完成後亦變成了中城的新地標之一,光造型就令人很好奇了,屋頂採斜坡造型,而牆面是由安藤大師喜愛的三大元素組成,是安藤忠雄與三宅一生共同設計的展覽場地。裡面一進入後是一排的椅子,面對玻璃窗,可以休息欣賞外面步道的園藝景觀,而整個展覽場地是在地下室裡,這點也是近年安藤大師設計的風格,為了不再浪費地表面上的土地,而往地下發展。那天正好展覽著三宅一生的新未來服裝,在順著樓梯往下時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作品,由報紙及膠布組成而成,在這個作品上有許多不同物件,設計者是関口光太郎。在台灣很少有機會去看展覽,這一次在21_21設計館裡見到所謂真正藝術創作的展覽。

皇居,聽就知道是天皇的居所囉,所以周邊的警察想當然很多了,從二重橋遠眺皇居,深刻的體認到那是一個我們無法了解世界,就像英國女王,深宮,擁有了極大的光環,但卻也喪失了身為一般人那種自由,那種無奈也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皇居.jpg  

  在離開東京都之前,到了都廳去,遇到假日所以沒有辦公時的緊湊氣息,而從都廳上方眺望整個東京都,超高大樓建築林立,跟台北市相同為都市叢林,但日本對面都市規劃很有規劃,很整體,與台北相比較下,我們的確晚了日本很多很多年。

鐮倉、靜岡、清水

  鶴岡八幡宮,鐮倉幕府將軍源賴朝修建的祭神殿,鐮倉亦是日本古都之一,在前往鶴岡八幡宮道路兩側的住宅絶大多數都是日本傳統住宅,家家庭園中的確種著樹木及花草,在八幡宮的階級旁有一株巨有的銀杏樹,見證著八幡宮悠久的歷史。

  靜岡,靜岡最出名的就是產茶,靜岡茶是日本最多產量的,坐在前往茶鄉博物館的巴士中,高速公路兩側就可見到滿滿的茶園。茶鄉博物館內有附設日式庭園,在庭園中走著看著,一開始是覺得驚豔,畢竟第一次完完全全待在一個純日式的庭園裡,雖說是想體會日式庭園的造景,但是觀察沒有多久覺得這個庭園的意境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深且遠,池中那端的花草總認為多了一點。

  在前往京都途中路過清水,對於清水只有小丸子的家的印象,日本真的是卡通王國,像小叮噹、小丸子等已經深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中,日本人對於塑造人物真的很有一套。

八幡宮2.jpg 靜岡.jpg  

 

京 都

乘坐龜岡小火車(龜岡駅-嵐山駅),欣賞著保津峽沿途秀麗風光,從嵐山駅順著嵯峨野林步道到達天龍寺。一群人在天龍寺內對於日式庭園景觀不停的拍照,順著步道來到了渡月橋,從渡月橋上往山邊望去,京都的古色古香卻帶著那麼一點點的憂傷,這種感覺與九份金瓜石給我的心境有些類似,遠處的住家順著山邊蓋,與大自然溶為一體。

天龍寺.jpg 嵐山.jpg  

清水寺裡最著名的就是大殿前懸空的「舞台」,係由大圓木所支撐而且未用到任何一根釘子,令人對此咋舌。

屋頂係由樹皮貼作而成,現在維持當時的風貌,順著階梯走著,可以將舞台下方的支撐原木看得一清二楚。

 

一早到了平安神宮,經過平安神宮及祇園後,到了京都的「花見小路」,是條全部都由舊日式建築構成的一條商店街,不過因為是上午時間,店家還沒開門做生意,整條街看起來反而很平淡無奇,無法看到人聲頂沸的盛況,下次有機會再來的話,在晚餐時間來這裡,想像店家門口燈籠映出昏黃燈光與裡面人群談天說笑的光景,應該更能體會花見小路的風韻吧!

接著花見小路底端就是建仁寺的入口,在建仁寺裡可以清楚的去體會所謂日式建築的內部以及中庭裡的日式庭園造景。大夥們在建仁寺裡待了一段時間,在建仁寺裡是完全的純日式建築,日式庭園裡,樹木的綠、自然石頭的漸層灰白、陽光柔柔的穿透映在寺裡的屋瓦上

,時空彷彿回到了當時,想像著人們穿著和服,穿梭在此生活的情景,不斷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嗯!在這裡才體會日本庭園所謂的那種幽靜,春天時樹木呈現翠綠的光彩,想像在入秋時,又是怎樣的美景呢?是整遍的火紅嗎?

建仁寺.jpg 建仁寺2.jpg  

離開京都這個古都之前,特地繞去參觀「京都車站」,這個在以古色古香的聞名的城市裡,卻存在的超現代化車站。京都車站由原廣司所設計,目前的月台數量是全日本最多的(34個),整個設計以「谷」為主軸,順著流水意境漸層階段式的手扶梯,不斷往上,從不同階段的手扶梯往車站內看去,都有不同的景緻。整個車站利用玻璃、鋼材加上部分的清水混凝土組成,兩側以幾何圖形,採用不對稱的設計,屋頂則為半開放式,引入自然光線,介由玻璃的反射而呈現不同風貌。雖然是現代化的設計,仍帶有日式建築的設計要素:水、風、光等與自然界溶為一體,與自然界線混淆不明的風格。日本建築喜愛不對稱的設計與中國建築強調絶對對稱,有十分明顯的差異性在。

京都車站.jpg  

 

大 阪

趕上了大阪造幣局開放賞櫻的最後一天,560公尺的櫻花步道中,粉紅的、白的櫻花盛開,滿地的櫻花,許多的櫻花樹的櫻花已經開始凋謝了,但仍有許多櫻花堅持盛開,讓春天的氣息持續,從遠處看去,就像是一片花海。漫步在花海中,看似詩情畫意,不過為了趕最後一天賞櫻的人潮就像蝗蟲過境般,我只好順著人潮前進,與其說賞櫻倒不如說看花還比較貼切一點。走出步道後,在河堤步道,許多當地人就直接坐在樹下休憩吃著便當。嗯!賞櫻不就應該像這樣,是件很放鬆的事嗎?  

 

  大阪城,豐臣秀吉為初建,目前已經是重建後的了,在天守閣可以眺望大阪市區,而大阪城內部因為重建變得現代化,只剩下展覽場功能,但從大阪城公園及護城河旁遙望大阪城的外觀,是那樣的氣勢磅礡,傲世天下,可以想見當初豐臣秀吉的權力之大,以及這座城之難以攻略;德川家康、織田信長、伊達正宗等人在戰國時期的權位紛爭及天子權限的架空,那種時勢所產生的悲憤情感,不知為何在我的心中不斷膨脹,有股想放聲大叫的感覺。也許是對新撰組有股莫名的喜愛(幕府末期明治維新時代的一股反維新派),所以對德川幕府成立前的時代亦有所感觸吧!

 造幣局1.jpg 大阪城   

在接下來自己的行程中,又到了大阪城公園兩次,當初大阪城的風光已不復見,而大阪城公園現在已經是大阪人休假時運動、賞花的地點,走在大阪城公園的梅園裡,因為不是梅花開花的季節所以沒有梅花可看,但是因為梅園裡傳來幽幽的陶笛聲,將我吸引往梅園裡走去,順著笛聲走去,只見一個老伯伯就把笛譜架在梅樹上,開始吹奏,那個情境與笛音,令人放鬆。在大阪城ホール(HALL)旁,買了大阪名產「章魚燒」,隨意地坐在樓梯上就開始享用,一邊觀察著來往的人群,一邊吃著章魚燒,不遠處傳來歌聲,我本來以為是店家在放音樂,又好像不是,無聊的我往音樂聲方向走去,一群女孩五個人吧,正在街頭表演,坐在旁邊看著她們又唱又跳的,好是羡慕,那種為了喜歡的事物盡情努力發揮,不畏世俗眼光,真好!在台灣應該很難看到吧!

搭著繞著大阪城公園的小火車,在下車處發見了大阪歷史博物館,周遊卡有免費入場的票(大阪市有販售外國人專用二天的周遊卡,2700日幣,二天內大阪市地鐵任意乘坐,另外還有27個觀光景點可以免費入場),往博物館走去,大阪歷史博物館與NHK大阪ホール電視台是兩棟不相連接的建築物,但是在入口處以玻璃球體造型做連接。博物館內展示著大阪最古的古蹟「難波宮」的遺跡,在頂樓可眺望難波宮的範圍,述說著大阪遠古時期的壯麗時代至大大阪時代的變遷,在大阪歷史博物館內所做1:1大大阪時期的心齊橋市場一景,那個模型做的真的十分逼真。

大阪歷史博物館.jpg 模型1.jpg 模型2.jpg    

 

海的時空館,位於大阪港的一角,最特別的一點是它的入口處也是利用清水混凝土造型,購票後必須搭電梯到地下室後,穿過地下的海底隧道後才能到達海的時空館,也就是它是一座蓋在海中的建築物,建築是以「浪華丸」大型木造帆船為主軸,圍繞著船體建造而成,展覽著大阪海港從古代到今的歷史軌跡,述說著船的歷史及演變。

 

這裡便是我獨自勇闖大阪的第一站,大阪海灣地區之天保山(因為從我的飯店直接搭地鐵中央線只有四站),這個區域集合了天保山大觀覽車、海遊館、天保山Market Place、三得利博物館,大觀覽車是關西地區最大的觀覽車,生平第一次搭觀覽車,雖然望出去的風景超狀麗,沒想到往下看後,我居然竟然有點害怕吔!

這張海游館的空照圖就是從大觀覽車上所拍攝的,進入海游館後發現跟屏東海生館規劃的很不一樣,一開始是日本森林是在海平面上,接著就像是順著螺旋梯一樣的斜坡開始往下走,整體就是繞著一個超大型的水族館,就像真的置身於海洋深處,魚群就在身旁隨意游走。

海游館右側是聖瑪麗亞號帆船觀光船的搭乘處,整個行程約五十分鐘,路線是順著大阪港繞一圈,坐在船上,可能是下午了吧,風吹的我有點冷,一直在船上找避風處,可是又不想為了避風而放棄船外那難能可貴的景色,我仍然堅持詩情畫意的吹著海風。

下船後,已經是四點多了,往右手邊看去,一棟建築物吸引了我的目光,反正自己一個人又不趕時間,便往那棟建築物走去,外觀及側邊樓梯、停車場都是清水混凝土的設計,看著公佈欄上掛著3D IMAX立體電影劇場正上映海底生物篇,走進建築物後發現這裡連內部的裝修全部都是清水混凝土,連樓梯都是,回來台灣後才發現,我居然誤打誤撞走進了安藤忠雄大師所設計的三得利博物館,這才讓我更仔細去回憶當時所看到的事物。劇場所上映的海洋生物的3D IMAX立體電影,真的很逼真,猶如自己親身潛入深海中,就像親眼看到一般。

從三多利博物館的露台看出去,大阪港的夕陽映在海面上。

三多利博物館.jpg 大阪港.jpg  

  

天保山Market Place裡的浪速美食橫丁,是一個佈置的像60年代的大阪小巷,在這裡可以品嚐到大阪各種懷舊店舖的味道,我也在這裡吃到了第一份的醬油拉麵,的確不油膩但是很鹹,不過整體來說還滿好吃的喔!步出天保山Market Place,天色都暗了,這時白天看不到的燈光設計,這時候全都印在眼中,看著觀覽車亮著紅色的燈光,代表明天的天氣將是晴天,選擇明天出發去奈良朝聖去!

大阪1.jpg 大阪2.jpg  

 

在大阪的時間裡,我還去了通天閣、新世界、科學博物館、WTC大阪世界貿易中心大樓,WTC這棟大樓是西日本最高的大樓,展望台設於頂樓55樓,必須先搭電梯到51樓後再搭手扶梯到頂樓,從展望台可以360度的欣賞大阪市,我特地找到晚上時間去,那景色十分攝魂,雖然在東京沒有到東京鐵塔看夜景,但我相信這裡的夜景一定不輸東京,從展望台可以看到之前我去的海的時空館、及天保山觀覽車,尤其是觀覽車上的燈光變化。

通天閣.jpg  

 

奈 良

抱著期待的心態,朝奈良出發!就一出近鐵奈良駅,像到了純樸鄉鎮的感覺,往春日大社走去,沿路就看到到處都是鹿,在奈良「鹿」被認為是「神的使者」,所以被保護的很好,這裡的鹿與人已經共生慣了,路上的鹿還會主動跑來看你有沒有鹿餅可以吃,我買了一貫,正在餵其中一隻時,結果引來了一群圍在我旁邊,有點被包圍的感覺,好可愛呀!路旁的商家門口還貼有禁入鹿進入的標示呢。

 

嗯!往春日大社方向去會經過冰室神宮、興福寺、大阪市立美術館,進入了春日大社的鳥居,走在表參道上,很直接的感覺雖然與京都一樣是古都,但京都美的古色古香,是精緻的精雕細琢;而奈良的美卻是著重在古樸自然,不特意加工、不做作的意境。在表參道上兩側的石燈高高低低順著步道安置著,中間不時還有大樹出現,鹿群一樣穿梭在石燈之間,這些石燈在二月及八月時會被點亮,有萬燈籠的美景之稱。

春日大社1.jpg 春日大社2.jpg  

到了春日大社參拜後,往春日山原始森林走去,原始林是世界遺產之一,登山步道旁隨處可見年齡超過百年的大樹,因為已經是下午時間,所以上山的人很少,我獨自一個人走在登山路線上,看著樹藤猶如血管般錯綜複雜攀爬的自然情景,實在真的真的很原始,原始到令人有點害怕,心想如果日本要拍侏儸紀公園,這裡可真是適合呢!路旁的警告牌還標示著不可以往山裡去,有蛇、山豬、飛鼠等等動物出沒(同事說我在那可以拍凱莉版的侏儸紀呀!)。 

春日山裡樹葉及樹枝交錯在天空,樹葉縫隙中穿透的陽光,從四面八方溫柔的照在我的身上,吹來的風有著泥土及樹的味道,對於長期在都市裡的我,心靈就像澈底被洗禮過,對於那種自然、原始的光景,用五感及全身毛細孔去體驗,心中除了感慨大自然造物者的能力,還有日本對注重環境保護的感動! 

春日大社3.jpg 春日大社4.jpg 鹿.jpg  

 

走了快二個小時,終於到了山頂,一株仍然盛開的染井吉野櫻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備註:在造幣局裡沒有看到),唉!眼眶又紅了!我朝思暮想的染井吉野櫻就在我爬山爬到幾乎無力時,就這樣毫無預警的出現在我眼前,幸好,幸好,我沒有放棄爬上山頂,這是春日山裡的山神送給我努力爬到山頂的禮物嗎?往東大寺方面前進時,在沿路一樣有看到染井吉野櫻,但是都沒有山頂上那一株開的茂盛。  

從若草山頂上俯視整個奈良,整個奈良市四週都是山,算是一個被山擐抱的城市。一眼望去,幾乎都是低樓層的住宅,這裡跟台灣一樣,年輕人都往大都會發展,留在這裡的應該都是老一輩的人居多吧,不過也因為如此,所以可以保留這個城鎮原始的風貌。 

下山後,我順著步道走著,經過了手向山八幡宮,很特別的是這個宮的鳥居是石頭做的,而不是一般木製的。快四點了,我加緊步伐向東大寺去(東大寺只開放到五點,售票到四點半),進入東大寺後,巨大的寺廟佇立在前,大佛像在催促我要快一點,我幾乎是小跑步的快走,一見到大佛,那般威嚴的坐在中間,的確是大佛(東大寺的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鑄造佛像,高16公尺),我雙手合十的膜拜。

步出東大寺,已經五點多了,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我走在往車站的路上,步伐卻很緩慢,奈良還有許多值得欣賞的景點我並沒有看到,好想好想待在奈良!奈良給我的感覺,就像回到故鄉,有種待在母體裡的平靜及安全感,對於奈良有股很深深的不捨。回頭望著,嗯!大佛,春日山裡的山神,明年有機會,我一定會帶我家人來看的。回到大阪後,在大阪又去了許多地方,可是心裡還是對奈良戀念不忘,有股衝動想再去一次。

 

後 記

在日本的二週裡,去的地方、看的東西回想起來說多很多,說少也很少。雖然對於人文部分無法深入體會,感到有些遺憾,但仍然很感動可以看到許多日本的著名景點。說實話,七日內要去的地方真的很多,許多的景點只能下來看看,拍拍照片就必須離開了,這是很可惜的事。再者,對於建築及以人文都並非了解的情形下,說真的,霧裡看花呀!

 

看到了,日本人對於環境的保護所做的努力,例如:洗手間的衛生紙全面換成水溶性,使用後直接丟入馬桶沖倒就好、非常強調垃圾分類;還有一件我注意很多次的事,就是晚天停紅綠燈時,每輛車的間距都至少有一公尺,而且後方許多車都會將大燈關掉,待綠燈前進時才又開燈;日本人真的很習慣排隊,在車站時,上班的上群真的就是一群黑螞蟻,人超多的,在每列車廂入口前,一開始大家都排成二排準備上車,但是在電車停妥後,人群居然自然分開讓下車的人先走,待下車人都離開了,上車的人才陸續上車,嗯!真的是很有禮貌的國家!是教育的問題吧!真的喔,注意了好多次,在車站的手扶梯人群真的會自動的往右邊站,讓出左邊給人通行呢!(備註:在關西地區是靠右,而關東地區是靠左)

 日本人對於殘障者的保護,真的台灣要好好學習,有次我要去大阪港轉車時,有一位坐輪椅的小姐先下車對站務人員詢問,結果好像是下錯站吧,她又上車了,在準備上車前已經有一樣是要搭車的人幫忙把一塊板子舖在電車及車站的中間,然後不知是不是站務人員有聯絡,那個小姐要下車的站,電車在停妥前就已經有站務人員拿好板子在等了,電車門一開板子就舖好方便那位小姐下車。說真的,看到那一幕時,眼眶有些紅紅的,是感動吧!(備註:電車的第一節車廂是殘障者專用車廂,而且日本的電車停好時,每節車廂一定剛好就車站的入口指示處)。不論到了那一個地鐵站都有電梯給殘障者與年長者使用,公共場所也是,像在科學博物館、美術館、歷史博物館、大阪城等等都可以見到電梯設備。

 在日本,可以隨處看到清水模的使用,建築是都市構成的主要因素,但建築畢竟是人所需求的,自然逃離不了「機能性」及「實用性」,注意看會發現,清水模的設計大多是在公共建築或一般住宅及商家的裝飾工程上,真要像大阪的“住吉的長屋”(安藤忠雄設計第一次得獎的作品)全部都是用清水模的住家,其實不多。

 

安藤忠雄是大阪出生,他許多的作品也幾乎在關西地區居多。這次的旅行,還是針對旅遊吧,許多安藤忠雄大師的設計,我們並沒有去參觀。但是在我自己的個人行程上,竟然誤打誤撞的進入了安藤忠雄大師所設計的三多利美術館,而他也是一個旅遊愛好者,誠如他所說,「所謂的建築,光只是從二次元的展開圖面、照片或是描述的語彙,是無法了解它的全部的。隨時間改變而移動的光影、吹過的風所攜帶的味道、響遍建築裡頭的人們交談聲、在周邊漂浮的空氣對肌膚的觸感….,除非親自前往現場,使用手足以至於全身的感官與性靈來體驗之外,並沒有其他的方法。~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建築只看照片是不夠的,要實際的站在裡面,用五感去體會。在三多利美術館裡,一個倒圓錐形的建築,回想他利用簡單的元素,製造空間的設計,而在側門旁的樓梯下,實際的看到他利用自然光線的投射在清水混凝土上的變化。

  日式庭園,其實了解的不夠深入,在中國文化中所要的是完美無瑕的美;而日本則是追求超越完美的缺陷美,追求自然與人共生的想法,那種意境我還無法清楚分辨。每個國家因為歷史背景及經歷的不同,所孕育出來的文化都不同,差異就在這裡。建築也是深受文化的影響,因為建築是人類所需而創造出來的,如果人不能使用就只能稱為雕塑吧!

 

「旅行,造就了人。我仍舊探訪著世界中的都市,穿梭漫遊在大大小小的通路與街道,一再地行走、逗留在綿延不絶的巷弄裡而留下足跡。緊張與不安當中一個人迷失在不知名的地方,因著孤獨而感到嚴苛、迷惘,甚至不知所措。但總是能在那當中找出一條活路,順利地全身而退,並繼續邁向下一個旅程。~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 

 

 回台灣之後,才拜讀到安藤忠雄先生的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一書,對於旅行的想法,心中的共鳴無法言喻,如果在前往日本之前就讀到這本書的話,我想一定能有更多更深的感觸及衝擊吧!

這次我以自我放逐、冒險的心態,期望在日本可以接受到不同的撞擊,在心靈上能有更深的自我反省、自我提昇。在獨自一個人的旅行上,不論是坐電車時,步行在道路上都可以安靜的去思考,至於要思考些什麼嗎?並沒有主題也不需要主題,在令人感到孤獨的時刻,去享受孤獨,放空心靈及思緒,任由思緒恣意游走,天馬行空的想像,不也是激發自己深層的意識嗎?

arrow
arrow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